作者| 貓妹
來源| 大貓好規劃(ID:damaoplan)
買保險,尤其是買健康險時,會有健康情況的詢問,我們稱之為健康告知。
?簇埫梦恼碌膽撉宄,一定要如實告知,否則就容易引起理賠糾紛。
不過,有時候我們并沒有被明確診斷為某項疾病,是不是就可以閉著眼填健康告知了呢?
當然不是,還有很多“陷阱”容易被忽略。
體檢異常、住院、手術和連續服藥
雖然被明確問到的疾病可能不涉及,但通常還會詢問近期的體檢異常情況,是否住院、手術,或連續服藥30天以上。
這一項是打擊面最廣的。
比如這是百萬醫療險醫享無憂的健康告知:
可以看到,它詢問了2級及以上高血壓,有人可能血壓高,不過達不到2級,以為不用告知了。
但是,它同時還詢問了過去1年內是否有健康檢查結果異常,如果你恰好在近1年內做過體檢,那么血壓相應的指標應該是有問題的,就也需要告知。
這也是為什么貓妹建議大家買保險前不要輕易去體檢,現在的人,有幾個是完全健康無異常的呢?基本都能檢查出某個指標異常來,那再買保險的話,就比較麻煩了。
不過,這一項問詢是有時間限制的,通常是1-2年內,再久遠的,就不追溯了。
既往投保被拒保、有條件承保記錄
可能你也沒有被明確診斷為某項疾病,過去有體檢異常記錄也熬過2年了,但是還有一項打擊面也比較廣,那就是既往投保是否有被拒保過,是否有被有條件承保過。
被拒保應該很好理解,而有條件承保,像除外承保,加費承保等就都屬于這個范疇。
只要你曾經買保險走過正式的人工核保,留下過以上記錄,遇到這一條問詢,就都要告知。
這也是為什么貓妹建議大家走人工核保要謹慎,最好是同時走多個產品的人工核保,多一個產品就多一個機會,即便其中有產品拒保了,也不會影響其他產品,因為你是同時提交核保的,提交的時候都還沒有拒保記錄。
但如果你是走完一個產品的核保后,被拒保了,再去嘗試下一個產品,就要多告知一項拒保情況了,而且核保人員還可能會參考上一個產品的拒保原因,也給拒保了。
當然,這條詢問也有時間限制,通常熬過兩年也就不用告知了,不過,兩年的時間也會發生很多事,一不小心可能又觸及了其他詢問。
另外,原則上只有正式的人工核保被拒保才有記錄,才需要告知,而智能核保、預核保、郵件核保的拒保記錄是不需要告知的,大家可以優先嘗試支持這些核保方式的產品。
累計保額
有時候,健康告知還會詢問過往投保的累計保額。
如果是同一個保險公司的產品,保險公司信息化改造也做的比較好的話,咱們忽略這一條詢問還是比較安全的,因為系統會自動識別你的累計保額,如果超了,就投不進去了。
但如果不是同一個保險公司的產品,或者保險公司的系統也無法自動識別,忘記告知這一條,就容易引起糾紛了。
不過,有大把不詢問累計保額的產品,只是說我們投保時還是要注意下這條詢問,如果超額了,換個不詢問這一項的產品即可,不用非得往槍口上撞。
職業
這一項其實不算健康告知了,而是投保告知。
過去,基本都在投保須知里,或者填個人信息的時候要填。
現在也經常和健康告知一起出現在投保告知里,貓妹認為這樣設置對咱們消費者還是比較有利的,因為只放在投保須知里的話,很少有人會專門點開去看,而放在投保告知里,投保前必然會彈出,只要你認真看了,就不容易被忽略了。
當然,現在依然有很多產品只把職業限制放在投保須知里,那我們就要多關注一下了,總之,大家知道,買保險還有職業限制就可以。
寫在最后:
很多貓友咨詢保險產品的時候,都會這么問,我有這個病癥,可以投保某某產品嗎?
這種“由病癥到健康告知”的方式其實比較容易過度告知,也容易忽略一些詢問,就比如血壓指標異常,關注點可能就放在二級及以上高血壓的詢問了,容易忽略體檢異常的詢問。
正確的告知方式,應該是“由健康告知到病癥”,先認真閱讀產品的每一條健康告知,看看有沒有涉及到自己的,沒有涉及到自己的,就不需要告知了,有涉及到自己的,因為是一條條看下來的,也不容易遺漏。
關于保險,如果您有任何問題,可以跟貓妹小助手(微信damaocaijing01)聊聊。
撰文| 來自北方
頭圖| Ritomm
排版| Ritomm
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:大貓財經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和訊網立場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最新評論